2019级美术学3班、4班《书法》教学案例总结
课程名称:
书法
课程类型:
专业必修课
所属学科:
美术学
适用专业:
美术学专业
班级:
2019级美术学3班、4班
课程负责人:
陈国成
思政育人目标:
通过本课程教学,学生应初步掌握以颜真卿风格为基础的书法结构方法;较熟练地获得本课程所要求的基本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其它书体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同时,深刻理解本课程与汉字、书法审美有关内容的内在联系,能初步掌握汉字的结构能力、用笔能力以便指导中小学书法教学;并能从颜真卿的人格魅力里出发,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魅力,感受书法中所讲求的“字如其人”、“书品如人品”、“人正则笔正”等艺术和个人品德之间的关系,对学生在书画综合方面提供有益的知识储备。
教学实施过程:
1.第一段课程:讲解汉字与书法的关系
汉字是书法的基础,不以汉字和纸墨为载体的艺术作品不能称之为书法。汉字之形是书法艺术的“物质”基础,书法艺术是由汉字之形生发出、抽象出的艺术美,所以书法艺术一直受制于汉字之形,古代书法艺术发展的历史,一直依附于汉字发展的历史,字体的演进带动着书法美的发生和变化。应该说,书法艺术创作须臾不可脱离文字之形,书法与文字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没有汉字,就没有书法。二者确有“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紧密联系。书法是汉字生命的延伸,通过不同的造型、不同的用笔和线条的表现力,赋予了汉字无穷的表现力。书法实在汉字的基础之上进行的艺术化加工,须遵守一定的法度和规则,因此书法的学习是对一些列书写规则的掌握。
2.第二阶段课程:讲解文房四宝等书法用具、材料与取法、执笔等基本问题
以“笔墨纸砚”为代表的文房用具,既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使用也是文化载体,是艺术本身,是神奇又弥足珍贵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遗产。它体现了中国悠久的文化历史,展现了不同地域书写工具的造化、交融、传承,绽放出博采于大自然的文人智慧。同时,在当下浮躁的社会,能够消减人们心中的戾气,唤起人们对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视。
笔墨纸砚作为传统的书写工具,一直引导着社会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尤其是在文化昌明的时代,只要一提起笔墨纸砚,人们就会联想到国家的礼治和文明,联想到书香门第的儒雅,联想到典章文物的辉煌以及文人士大夫的潇洒。总之,它们代表着秩序、身份以及世世代代所崇尚的文化。因此,它们身上体现出不可思议的力量,从而具有情感或文化的价值。
3.第三阶段课程:基本笔画的训练
本段课程为课堂的具体实施阶段之一,笔画是构成汉字的基础,通过基本笔画的训练,可以掌握一定的书写技巧,了解不同笔画的书写规则,为下一步进行偏旁部首和间架结构的联系打好基础。
笔画:点、横、竖、撇、捺、提、横折、横钩、戈钩、竖弯钩、横折弯钩等。
4.第四阶段课程:间架结构讲解
“一笔乃一字之规,一字乃通篇之准”孙过庭在书谱里的这句话清楚地说明了一个字在一篇书法作品中的地位。一个字的写好在外观上表现为间架结构的使用,通过都间架结构、偏旁部首的讲解,不仅可以掌握基本的结构规律还能对汉字在空间布白上的艺术性有所了解,具体指的是指笔画搭配、排列、组合成字的形式和规律.由于汉字是由笔画构成,是在象形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形为主“因形见义”的独特文字系统。
主要间架结构有:左右同宽、左窄右宽、左宽右窄、左高右低、左低右高、左大右小、左小右大、左中右同宽、中宽左右窄、上大下小、上小下大、上下等高、上中下等高、中间宽、中间窄、上左下右、上右下左、形体宽、形体窄、形体长、横偏形正、偏者正之、结字平正、点竖对齐、二横中断、竖画对应、横画多的字、竖画多的字、天覆之字、地载之字、正方形等。
5.第五阶段课程:整体章法训练
欣赏书法的章法美,就是欣赏书法的布白美、气韵美、和谐美、节奏美。第四是风格美。风格是由书家的个性、学养、精神、情趣、技巧等综合而成的,但又受到社会风尚、历史条件的影响,而成功的成熟的书法作品必定具有自己的风格。通过对颜真卿风格的章法学习,理解书法的魅力不仅在于它自身所传达的一种和谐、动态、形态、气势之美,更在于文字所传达出书家的学识水平、人格精神、思想倾向和价值追求、真可谓“字如其人”。
教学成效:
通过学习,多数同学对中国书法有更为深入的理解,较为全面的掌握了书法用笔和结构的方法,对书法的法度规则、人文意象、精神意蕴的表达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书法艺术与个人品德、自我修养方面的关系,对于提升同学们的素养水平有很大帮助。
将课程思政引入书法教学课程,达到了专业技能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目的,丰富了书法的教学内容,明显地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成了良好学习风貌,提升了教学效果,并且推动了一部分同学的在思想认识、个人修养方面的提升,基本实现了传统艺术魅力在大学生中发挥的价值引领,具有双重育人效果。
持续改进措施:
对于专业课来讲,如何在实现专业知识点的传递过程中,将课程思政传递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在思想上得到升华,是极其重要的,思政元素的融入应注重立体全面。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当中,教师不再单纯是知识的传授者,育人的主导者,应转变为编剧、导演、场务、演员,讲授“观众”喜欢、又感兴趣、能看懂的故事,全盘设计,调动“观众”情绪的情节设置,提供支持、帮助,全情投入,有信念,引起“观众”情感共鸣。
在教学中,还应当利用思政课程的机会对学生的个人素养体系进行重塑,使学生重新找回学习艺术的自信心。在课堂上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与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充分融合,通过信息化,互联网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对艺术学习产生兴趣。在未来教学中,争取以更为灵活的形式展开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反思的机会。在促进其知识内化的通过时,更好的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
学生作品赏析:
3班周佳慧
3班郑金妮
3班原文静
3班成慧琳
3班栗凯月
3班郑弘杨
3班张现龙
3班王文越
3班周家诺
3班程长柘
4班郭瑞洋
4班魏江豪
4班刘文清
4班焦晓玲
4班王雨竹
4班赵世旭
4班杨影
4班安天艺
4班李锦尚
2019级美术学5班《书法》教学案例总结
课程名称:
书法课
课程类型:
专业必修课
所属学科:
美术系
适用专业:
中国画师范专业
班级:
2019级美术学5班
课程负责人:
苗华邦
思政育人目标:
本课程教学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中国书法的历史和基本概念及理论,初步掌握毛笔的运笔方法及结构和章法的运用;较熟练地获得本课程所要求的基本能力,为进一步学习美术创作等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同时,深刻理解本课程与美术学习和创作中的融合汇通,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魅力,对学习美术方面提供有益的知识储备。
教学实施过程:
讲解中国书法史:中国书法史是随着中国历史不断的发展而前进,从最早的甲骨文到后续的青铜文再到小篆、隶书、楷书等书体体系形成。每个历史阶段都有着不同的书写习惯和风格的诞生,中国书法史其实也是中国历史的一个清晰的侧写,在这一博大精深的历史长河中,而具有姊妹性质的书画艺术以其互补性和独立性释读了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书画创作所采用的工具与材料具有一致性。历代名画记中谈论古文字图画的起源时说:“是时也,书画同体而未分,象制肇创而犹略。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
中国书法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适应中国人的社会审美需要。其艺术的形成、发展与汉字的产生与演进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连带关系,图形文字是书法和绘画的渊源。那么什么是书法呢?
我们可以从它的性质、美学特征、源泉独特的表现手法去理解。书法是以汉字为基础,用毛笔书写的具有四维特征的抽象符号艺术,它体现了万事万物的对立统一,反映了作为主体的精神气质、学识和修养。
楷书·颜体的基本笔画及字型特点和运笔方法
颜勤礼碑是唐代楷书碑帖中最为经典的碑帖之一,其笔法精熟、用笔劲健,此碑字势端庄伟岸、雍容俊秀高古苍劲,结构开张,笔画位置经营疏密得当,字的中宫笔画互相避让留有空间显得开通疏朗,力求稳重。用笔方圆并施,起笔顿圆兼施,转折处不加顿挫而多提笔另起,尤其是颜楷中最富典型特征的长撇、长捺、长竖、稳健大成俊劲挺拔。点画较为饱满丰富,字型外拓,显示出唐代丰饶富足的社会形态,横画和竖画的粗细对比非常明显。用笔特点,以横画和竖画为例,起笔分为逆锋裹锋和顺锋直接顿笔起笔,行笔为中锋行笔,收笔为顿笔明显回锋。
教学成效:
通过学习,多数同学对书法有更为深入的理解,较为全面的掌握了颜体楷书的书写方法,对美术与书法精神意蕴的表达与形象塑造之间的关系也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深入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书法包涵的对祖国河山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将课程思政引入书法教学课程,达到了专业技能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目的,丰富了书法的教学内容,明显地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成了良好学习风貌,提升了教学效果,并且推动了一部分同学的课外延伸学习,基本实现了对大学生在知识传播中进行价值引领,在价值传播中丰富知识底蕴的双重育人效果。达到了预期的课程学习效果。
持续改进措施:
对于专业课来讲,如何在实现专业知识点的传递过程中,将课程思政传递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在思想上得到升华,是极其重要的,思政元素的融入应注重立体全面。目前授课过程中的部分课程思政理念的实施有一定难度。在未来教学中,争取以更为灵活的形式展开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反思的机会。在促进其知识内化的通过时,更好的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
学生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