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经典中的党史》系列学习活动(六)

时间:2021-05-27点击数:

编者按:

艺术家是中国革命和建设进程中每一个足迹的忠实记录者。几代艺术家紧随时代步伐,不断推出精品力作,以画笔为武器,描绘了新中国走向繁荣富强、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璀璨缩影。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特别节目 《美术经典中的党史》 。节目以画为体,以史为魂,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各个历史时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美术作品中,遴选出100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再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以艺术的形式讴歌党领导人民取得翻天覆地的变化和成就。

2021年5月24日上午,美院教师在志伟艺术楼内的党建活动室一起观看学习了《美术经典中的党史》第六期节目。节目中的作品是由王式廓先生1957年创作完成的《井冈山会师》。作品采用油画的绘画方式,呈现了毛泽东同志带领的队伍欢迎朱德同志率领的南昌起义队伍时的情景。

美院教师集体学习

作品图片

观看学习后,教师们纷纷发表感想:

李岩: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毛泽东《水调歌头 重上井冈山》

“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1927年毛泽东带领秋收起义部队踏上井冈山,1928年朱德率领的南昌起义军几经辗转来到井冈山,两军会师,红色光芒从这里开始闪耀,直到普照中国大地。说起王式廓的经典油画作品《井冈山会师》,其描绘的是两位伟人历史性会师的前一刻,颇具感染力的场景,总会将人拉入那段峥嵘岁月之中。在作品的经营位置上,毛泽东处于画面中央,身体前倾,眼神中充满期待;朱德在画面中部靠左的位置,在毛主席眺望的视线中,以动态姿势由山坡向上走来。作品并没有直接描绘两位伟人握手的画面,而是通过画面使观者产生共鸣,并引导观者主动地、动态地将这一过程重现在脑海中。画面近景的人物与远方巍峨的高山,笼罩在一片金色的光芒之中,这种色调的运用,象征着本次会师犹如万丈霞光冲破云霄,也预示了中国光明的前景。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今天,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坚持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井冈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推进党的建设、人民军队建设和土地革命斗争中培育和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它传承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深刻蕴含和昭示着中国革命的历史必然性和规律性。

张金美:

本期节目介绍的是由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今中国美术学院)的王式廓先生于1959年创作的油画《井冈山会师》,这幅作品描绘的是毛泽东同志带领的队伍欢迎朱德同志率领的南昌起义队伍时的情景。画作从构图上来讲用了低视平线的方法突出两位领袖伟岸的身材和伟大的瞬间,展出一种夺人心魄的魅力。

即将握手的场景,朱德带的部队从山下往上走,意味着朱德千辛万苦带着这支部队去见毛泽东,尽管可能在现实中是平底,而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有意提取的,并且画面中是迎着朝霞,也是对革命寓意非常清楚地。

康晓璇

《井冈山会师》是中国美术史上的经典作品之一,是王式廓先生于1957年创作的油画作品。这幅作品虽然人物众多,但作者处理得各具神采,率意中见功力,粗放中见精微。整个场景气势恢宏、意境深邃,招展的红旗,炸响的鞭炮,给作品“会师”的主题增添了欢乐氛围,这便是著名的“井冈山会师”,毛泽东、朱德两位时代巨人站在一起,共同擎起了中国革命的火炬。观看完《井冈山会师》让我更深刻的体会到了革命的壮举和伟大,我们要真正领会井冈山精神的真谛和精髓,要把井冈山精神牢记在心里,落实到行动之中,让井冈山精神在新的时代,在我们的身上继续放射出新的光辉。

版权所有:沧州师范学院-美术学院